我們常用的
粘度計種類有旋轉式粘度計、毛細管式粘度計、落球式粘度計以及振動式粘度計,對于這些種類的粘度計的工作原理,我們前面也介紹過。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種類的粘度計名稱來源及其特點,即為什么這些粘度計要這么稱呼。
?
毛細管粘度計還可以分為烏氏、芬氏、品氏和逆流四種,毛細管式粘度計的工作原理是毛細管內的流體,在被外界作用力推動下,流體內各層級之間有著相切的內部摩擦力,即流體要通過毛細管時,需要消耗一定能量還克服這種阻力。毛細管粘度計最顯著的特點是其有著不同內徑的毛細管,一般來說有0.4、0.6、0.8、1.0、1.2、1.5、2.0、2.5、3.0、3.5、4.0、5.0、6.0(單位mm)共13支/組,毛細管的全長也是固定的,一般為270mm。毛細管式粘度計的名稱來源于其各種不同的毛細管。
?
旋轉粘度計
?
旋轉式粘度計構造通常比毛細管粘度計復雜,具有測量快速方便,數據可靠,對于連續(xù)測量,可以在不同的切變率下對同種材料進行測量等優(yōu)點。旋轉式粘度計最主要的特征是通過旋轉電機的平板,將外力作用于流體內部,流體內部的分子作用力作用于錐板旋轉,在扭矩檢測器內的扭簧作用下,顯示錐板旋轉的角度,從而達到計算粘度值的目的。旋轉式粘度計的名稱來源于其旋轉電機的工作方式。
?
振動法粘度計具響應快,對安裝及測量環(huán)境要求低,精度好、適用面廣、可靠性強等特點,在高溫高壓下也能測量,安裝及清洗也方便,適合于在線測量。振動法粘度計工作原理是通過儀器上的物體在容器的流體中做有規(guī)律的運動,由于振動片受到流體粘性阻尼的作用,振動片的振幅會衰減。通過補充因流體粘性阻尼而損失的能量,使得物體的振幅維持在原有的狀態(tài),這部分補充的能量與流體的粘度和密度有密切的關系,因而我們可以計算出粘度值。振動式粘度計一般來說由敏感探頭、主傳動軸、電磁和動力(扭振機構)、橫桿(相當于振幅增強器)、彈性扭管、差動變壓器(振幅測量)等組成。振動式粘度計的名稱來源于其振動片的工作方式。
?
落球粘度計是基于Hoeppler測量原理,對流體進行簡單而準確的動態(tài)粘度測量。主要核心理念就是測量落球在重力作用下,經過傾斜成一個工作角度的樣品填充管降落所需要的位置耗費的時間。落球法粘度計一般只適用于粘度比較大且基本為透明的流體,適用范圍比較窄。對所測量的流體條件要求苛刻,在使用時具有局限性。同樣地,落球法粘度計的名稱來源與其附件落球的工作方式。
?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看的出來,不論是旋轉式粘度計、毛細管式粘度計、落球式粘度計還是振動式粘度計
,它們之所以被以這樣的名稱命名,主要原因還是以其工作原理為基礎,儀器外觀功能最顯著的特點。其實不管是哪個種類的粘度計,只要測量能夠滿足我們的粘度值測量需求及環(huán)境,都是可以的。名稱及外觀的影響對于離線式粘度計來說還是有限的。